當前位置:

2012年土地估價師考試管理基礎與法規(guī)輔導:課堂筆記一(2)

發(fā)表時間:2011/11/16 14:56:43 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 點擊關注微信:關注中大網(wǎng)校微信
關注公眾號

為了幫助考生系統(tǒng)的復習2012年土地估價師考試課程,全面的了解土地估價師考試教材的相關重點,小編特編輯匯總了2012年土地估價師考試輔導資料,希望對您參加本次考試有所幫助!

土地估價師考試管理基礎與法規(guī)輔導:課堂筆記一(2)

4.西方經濟學觀點

英國經濟學家馬歇爾認為:"土地的含義指的是大自然無償贈與人類的陸地、水、空氣、光和熱等物質和力"。美國土地經濟學家伊利認為:"經濟學家所使用的土地這個詞,指的是自然的各種力量,或自然資源……經濟學上的土地是側重于大自然所賦予的東西"。

澳大利亞的克里斯欽和斯圖爾特進一步指出:"土地一詞是指地表及所有它對人類生存和成就有關的重要特征",

"必須考慮土地是地表的一個立體垂直剖面,從空中環(huán)境直到地下的地質層,并包括動植物群體及過去和現(xiàn)在與土地相聯(lián)系的人類活動"。

5.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的定義

1972年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FAO)在荷蘭瓦格寧根召開了土地評價專家會議,在會議文件《土地與景觀的概念及定義》中專門給土地下的定義是:"土地包括地球特定地域表面及其以上和以下的大氣、土壤及基礎地質、水文和植物。它還包括這一地域范圍內過去和現(xiàn)在的人類活動的種種結果,以及動物就它們對目前和未來人類利用土地所施加的重要影響。"1976年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發(fā)表的《土地評價綱要》則進一步指出:土地是"地表的一個區(qū)域,其特點包括該區(qū)域垂直向上和向下的生物圈的全部合理穩(wěn)定的或可預測的周期性屬性,包括大氣、土壤和下伏地質、生物圈、植物界和動物界的屬性,以及過去和現(xiàn)在的人類活動的結果;考慮這些屬性和結果的原則是,它們對于人類對土地目前和未來利用施加重要的影響"。

6.其他觀點

有的學者認為,土地甚至包括自然資源或自然的力量,不是單純指地球表面,并且包括地面以上和地面以下一切物質。

至此,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對于土地的概念趨于完善,并且已經為眾多的學者所接受。

(三)容易混淆的幾個概念(了解)

土地和土壤不同,土壤是土地的構成部分中諸多自然因素的一種。土地與國土也不是同一概念,國土是指一個國家主權管轄的地域空間:領土、領空、領海,是一個國家主權范圍內的所有地域空間的總稱。土地的概念要狹窄一些,盡管土地也包括陸地上的水面即江河、湖泊、水庫、灘涂等,但海洋不包括在土地范圍之內。并且,土地是一個學術上的概念,國土是一個政治概念,二者是在不同層面上作出的不同定義。最后還應提及土地資源與土地概念的聯(lián)系與差別。一般說來,土地資源是指目前或可預見的未來能夠產生價值的土地,是在一定的技術經濟條件下,可以被人類利用的土地,它是土地的一部分。由此可見兩者之間有差別,但這種差別又是比較模糊的,土地資源的范圍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正在不斷擴大,目前國內外都是泛用這兩個名詞,并不做出嚴格的區(qū)分。一般來說,國土、土地、土地資源的外延依次減小,國土包括土地,土地包括土地資源。

例題:下列關于土地的定義,表述不正確的是()。

A.土地是由相互作用的各種自然地理要素構成的綜合體

B.土地兼有自然和社會經濟雙重屬性

C.土地是地球陸地及海洋表面由地貌、土壤、巖石、水文、氣候和植被等要素組成的自然歷史綜合體,它包括人類過去和現(xiàn)在的種種活動結果

D.土地的特性是隨著時間發(fā)展變化的

答案:C

解析:土地是地球陸地表面由地貌、土壤、巖石、水文、氣候和植被等要素組成的自然歷史綜合體,它包括人類過去和現(xiàn)在的種種活動結果。不包括“海洋表面。

二、土地的特性(掌握)

土地的特性,包括自然特性和經濟特性。土地的自然特性是指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自然屬性;土地的經濟特性則指人們在利用土地的過程中,在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方面表現(xiàn)的特性。

(一)土地的自然特性

1、土地面積的有限性。土地是自然的產物,人類不能創(chuàng)造土地。廣義土地的總面積,在地球形成后,就由地球表面積所決定。人類雖然能移山填海,擴展陸地;或圍湖造田,增加耕地,但這僅僅是土地用途的轉換,并沒有增加土地面積。

2、土地位置的固定性。土地最大的自然特性是地理位置的固定性,即土地位置不能互換,不能搬動。人們通常可以搬運一切物品,房屋及其它建筑物雖然移動困難,但可拆遷重建。只有土地固定在地殼上,占有一定的空間位置,無法搬動。因此,人們把土地看作是不動產的代表。這一特性決定了土地的有用性和適用性隨著土地位置的不同而有著較大的變化,這就要求人們必須因地制宜地利用土地;同時,這一特性也決定了土地市場是一種不完全的市場,即不是實物交易意義上的市場,而只是土地產權流動的市場。

3、土地質量的差異性。不同地域,由于地理位置及社會經濟條件的差異,不僅使土地構成的諸要素(如土壤、氣候、水文、地貌、植被、巖石)的自然性狀不同,而且人類活動的影響也不同,從而使土地的結構和功能各異,最終表現(xiàn)在土地質量的差異上。

4、土地永續(xù)利用的相對性。土地是一種非消耗性資源,它不會隨著人們的使用而消失,相對于消耗性資源而言,土地資源在利用上具有永續(xù)性。土地利用的永續(xù)性具有兩層含義:第一,作為自然的產物,它與地球共存亡,具有永不消失性;第二,作為人類的活動場所和生產資料,可以永續(xù)利用。其它的生產資料或物品,在產生過程或使用過程中,會轉變成另一種資料、物品,或逐漸陳舊、磨損,失去使用價值而報廢。土地則不然,只要人們在使用或利用過程中注意保護它,是可以年復一年地永遠使用下去的。但是,土地的這種永續(xù)利用性是相對的。只有在利用過程中維持了土地的功能,才能實現(xiàn)永續(xù)利用。

例題:土地的自然特性包括()。

A.土地面積的無限性

B.土地位置的固定性

C.土地質量的差異性

D.土地永續(xù)利用的絕對性

答案:BC

解析:應是土地面積的有限性、土地永續(xù)利用的相對性。

(二)土地的經濟特性

1、土地經濟供給的稀缺性。這一特性有兩層含義:首先,

供給人們從事各種活動的土地面積是有限的;其次,特定地區(qū),不同用途的土地面積也是有限的,往往不能完全滿足人們對各類用地的需求,從而出現(xiàn)了土地占有的壟斷性這一社會問題和地租、地價等經濟問題。由于土地的稀缺性所引起的土地供不應求現(xiàn)象,造成了地租、地價的昂貴,迫使人們節(jié)約、集約地利用土地,努力提高土地的有效利用率和單位面積生產力。

相關文章:

2012年土地估價師考試《管理基礎知識》課堂筆記一

2012年土地估價師管理基礎與法規(guī)輔導資料匯總

更多關注:

土地估價師考試報考條件  考試培訓  考試用書

2011年土地估價師考試成績查詢信息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

2頁,當前第1頁  第一頁  前一頁  下一頁
最近更新 考試動態(tài)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