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工程碩士GCT考試《語言表達》模擬練習題:閱讀理解4
漢字究竟起源于何時呢?我認為,這可以以西安半坡村遺址距今的年代為指標。半坡遺址的年代,距今有6000年左右。我認為,這也就是漢字發(fā)展的歷史。
半坡遺址是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的典型,以紅質黑紋的彩陶為其特征。其后的龍山文化,則以薄質堅硬的黑陶為其特征。值得注意的是:半坡彩陶上每每有一些類似文字的簡單刻畫,和器物上的花紋判然不同。黑陶上也有這種刻畫,但為數(shù)不多。該畫的意義至今雖尚未闡明,但無疑是具有文字性質的符號,如花押或者族徽之類。我國后來的器物上,無論是陶器、銅器或者其他成品,有“物勒工名”的傳統(tǒng)。特別是殷代的青銅上有一些表示族徽的刻畫文字,和這些符號極相類似。由后以例前,也就如由黃河下游以溯源于星宿海,彩陶上的那些刻畫記號,可以肯定地說就是中國文字的起源,或者中國原始文字的孑遺。
同樣值得注意的,是彩陶上的花紋。結構雖然簡單,而筆觸頗為精巧,具有引人的魅力。其中有些繪畫,如人形、人面形、人著長衫形、魚形、獸形、鳥形、草木形、輪形(或以為太陽)等等,畫得頗為得心應手,看來顯然在使用著柔軟性的筆了。有人以為這些繪畫是當時的象形文字,其說不可靠。當時是應該有象形文字的,但這些圖形,就其部位而言,確是花紋,而不是文字。
在陶器上既有類似文字的刻畫,又有使用著顏料和柔軟性的筆所繪畫的花紋,不可能否認在別的質地上,如竹木之類,已經在用筆來書寫初步的文字:只是這種質地是容易毀滅的,在今天很難有實物保留下來。如果在某種情況之下,幸運地還有萬一的保留,那就有待于考古工作的進一步發(fā)掘和幸運的發(fā)現(xiàn)了。
總之,在我看來,彩陶和黑陶上的刻畫符號應該就是漢字的原始階段。創(chuàng)造它們的是勞動人民,形式是草率急就的。
(節(jié)自郭沫若《古代文字之辯證的發(fā)展》)
1.第2自然段中加點的“由后以例前”的意思是
A.根據(jù)以前的來類推后來的
B.由后來的來規(guī)范以前的
C.由以前的來規(guī)范后來的
D.根據(jù)后來的來類推以前的。
2.作者認為半坡彩陶上的刻畫具有文字性質,其理由是
A.半坡彩陶上的刻畫比較簡單,因而意義至今尚未闡明。
B.半坡彩陶上的刻畫記號同殷代表銅器上的一些刻畫文字極相類似。
C.半坡彩陶上的刻畫雖沒有意義,但和器物上的花紋明顯不同。
D.半坡彩陶上的刻畫常見,而黑陶上的刻畫為數(shù)不多。
3.第3自然段作者推斷“當時是應該有象形文字的”,該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A.當時已有寫在竹木上的文字,只是質地容易毀滅,難以保留至今。
B.彩陶上的花紋雖然簡單,而筆觸頗為精巧、具有引人的魅力。
C.彩陶上所畫的人和物的形狀,已初步具有象形文字的特點。
D.彩陶上的花紋說明當時已用顏料和柔軟的筆,某些刻畫已具有文字的性質。
4.下列幾種說法中與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項是
A.仰韶文化的彩陶上和龍山文化的黑陶上的刻畫符號都是原始文字。
B.半坡彩陶上的刻畫的意義已能解釋,而龍山黑陶上的刻畫的意義尚未闡明。
C.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時期已有了用筆書寫的初步文字,只是難以保留到今天。
D.半坡彩陶上的刻畫符號合乎古代“物勒工名”的傳統(tǒng),因此它們是有意義的。
參考答案:D B D C
編輯推薦:
2015年工程碩士GCT考試《語言表達》模擬練習:閱讀理解3
(責任編輯:g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