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勘察設計注冊工程師考試介紹

各位同學,大家好,歡迎來到中大網(wǎng)校,我是程濤。

下面由我來和大家一起學習 全國勘察設計注冊工程師考試 數(shù)理化基礎中的物理學部分。

數(shù)理化基礎包含數(shù)學、化學以及物理學三部分,這三部分共計96分,考試題型為選擇題,其中數(shù)學,物理,化學的分值比例為2:1:1,物理占24分。在基礎考試的上半卷中,從第25題到36題都是我們物理學的內容。

物理學內容分為三部分,分別是熱學,機械波和波動光學。

 

按照考試大綱要求,在基礎考試中將對以下知識點進行考察:

熱學部分 考察的知識點有:

氣體狀態(tài)參量;平衡態(tài);理想氣體狀態(tài)方程;理想氣體的壓強和溫度的統(tǒng)計解釋;自由度;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原理;理想氣體內能;平均碰撞頻率和平均自由程;麥克斯韋速率分布律;方均根速率;平均速率;最概然速率;功;熱量;內能;熱力學第一定律及其對理想氣體等值過程的應用;絕熱過程;氣體的摩爾熱容量;循環(huán)過程;卡諾循環(huán);熱機效率;凈功;致冷系數(shù);熱力學第二定律及其統(tǒng)計意義;可逆過程和不可逆過程。

 

波動學考察的知識點有:

機械波的產生和傳播;一維簡諧波表達式;描述波的特征量;陣面,波前,波線;波的能量、能流、能流密度;波的衍射;波的干涉;駐 波;自由端反射與固定端反射;聲波;聲強級;多普勒效應。

 

光學部分考察的知識點有:

相干光的獲得;楊氏雙縫干涉;光程和光程差;薄膜干涉;光疏介質;光密介質;邁克爾遜干涉儀;惠更斯—菲涅爾原理;單縫衍射;光學儀器分辨本領;衍射光柵與光譜分析;x射線衍射;布喇格公式;自然光和偏振光;布儒斯特定律;馬呂斯定律;雙折射現(xiàn)象。

 

熱學,機械波,光學三部分內容的分值比例沒有確定的標準,08年的考試中,熱學部分共6題,機械波部分有2道題,光學部分有4道題。09年的考試中,熱學部分4題,機械波3題,光學5題,2010年考題中,熱學部分占4題,機械波3題,光學5題,與09年的分值比例相同。

從歷年考題的變化趨勢以及大綱要求的內容來看,今后的考試中熱學部分將會是4~5題,機械波2~3題,光學4~5題,這是大體的內容分布比例。

 

另外,從歷年考題的內容變化來看,物理學部分的考試有以下特點:

(1)              涉及的知識點廣泛,大綱中列出的知識點都有可能作為考題出現(xiàn)。因此同學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能漏掉任何大綱上的知識點。

(2)              考試對考生的要求從對物理知識的理解記憶轉變?yōu)榫C合運用,而要將各部分內容融會貫通,將物理過程中所涉及的物理量之間的關系框架建立起來。

(3)              某些知識點出現(xiàn)頻率很高,是考察的重點。例如,熱學部分中的熱力學第一定律以及氣體內能相結合的題目連續(xù)在08,0910年的考試中出現(xiàn)。

在物理學部分內容的學習過程中,我們將采用逐個知識點講解加練習的方式進行,力求讓同學們對每個公式以及結論的來龍去脈有一個清晰的物理圖像,并能夠準確的用于考試計算。

同學們在學習以及最后復習的過程中,推薦兩種實用的方法。

第一、按照物理內容劃分知識模塊。

例如熱學部分,考試大綱中列出的考察內容是很多的,但熱學部分內容大體可以分為兩部分,即分子動理論部分以及熱力學部分,分子動理論是研究物質熱運動的微觀理論,采用統(tǒng)計的方法來建立宏觀量與微觀量之間的關系,揭示的是宏觀現(xiàn)象的微觀本質,因此與微觀范疇相關的都可以歸為分子動理論部分,例如,氣體壓強公式,溫度公式,分子的平均平動動能等,都有描述分子的物理量,自然都是微觀量,都是屬于分子動理論部分的。

而熱力學理論是研究物質熱運動的宏觀理論,它以實驗觀測為依據(jù),從能量的觀點分析熱現(xiàn)象以及相關的宏觀規(guī)律,它的研究對象是一個物質系統(tǒng),由大量分子構成的熱力學系統(tǒng),與之相關的熱力學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克拉伯龍方程(理想氣體狀態(tài)方程)等描述宏觀物理量變化規(guī)律的知識點都屬于熱力學理論。

        如此一來,繁多的知識點就有了初步的分類,模塊記憶方法將會使得知識結構更為清晰,層次更為分明。

第二、退而求其次,記住關鍵結論的方法。

另外,對于一些物理推導過程繁雜,實在難以掌握的知識點,從應試的角度,可以采用記憶關鍵結論的方法,例如光學部分中的雙縫干涉以及光柵衍射,可能有些同學對其物理實質不能完全理解,在這種情況下,記住幾個關鍵的公式,對解題也會有極大的幫助。

考試時間:

 

2011

917

800-1100

各專業(yè)知識考試(上)

800-1200

各專業(yè)基礎考試(上)

1400-1700

各專業(yè)知識考試(下)

1400-1800

各專業(yè)基礎考試(下)

2011

918

800-1100

各專業(yè)案例考試(上)

800-1200

一、二級結構工程師專業(yè)考試(上)

1400-1700

各專業(yè)案例考試(下)

1400-1800

一、二級結構工程師專業(yè)考試(下)

 

從而可以看出我們的考試時間是比較長的,考試前希望學員們保持好的心態(tài),不要緊張,飲食方面也要注意。

一)考生應考時必須攜帶準考證、身份證(軍人可持軍官證)原件,否則不允許參加考試。

(二)考生應考時應攜帶2b鉛筆、黑色墨水筆、三角板、橡皮以及無聲無文本編程功能的計算器。草稿紙由考試組織部門統(tǒng)一配發(fā),考后收回。

(三)各專業(yè)的基礎考試均為閉卷考試,只允許考生使用統(tǒng)一配發(fā)的《考試手冊》(考后收回),禁止攜帶其它參考資料。各專業(yè)的基礎考試上午為統(tǒng)一試卷,下午為分專業(yè)試卷。

各專業(yè)的專業(yè)考試為開卷考試,允許考生攜帶正規(guī)出版社出版的各種專業(yè)規(guī)范、參考書和復習手冊。

(四)《基礎考試》和《專業(yè)知識考試》試卷全部為客觀題,在答題卡上作答。一、二級注冊結構工程師的《專業(yè)考試》以及其他專業(yè)的《專業(yè)案例考試》要求考生填涂答題卡的同時,在試卷上寫出答案和解答過程。

下面我為大家講解一些歷年考題(例題講解),通過這些題目了解考題難易程度,熟悉解題套路。

 

2010年熱學部分題目。

25 一定量剛性雙原子分子理想氣體存儲于一容器中,容器的體積為v,氣體的壓強為p,則氣體的動能為:

a3 pv /2     b)、5 pv /2        c pv /2         d、pv

分析:這是一個綜合性較強的題目,涉及知識點多。

就一個系統(tǒng)而言氣體的動能等于氣體的摩爾數(shù)ν乘以氣體的摩爾定容熱容cv再乘以溫度t,即,e=νcvt,摩爾定容熱容cv=ir/2,其中i是系統(tǒng)分子的平動自由度加轉動自由度.

對于雙原子分子來說i=5,因而e=5/2νr t ,而答案中只有pv相關的選項,再借助于理想氣體狀態(tài)方程pv=νr t,可以得到最終正確答案為b5/2 pv。

可以看到本題目涉及摩爾熱容,系統(tǒng)動能表達式,分子的自由度,以及理想氣體方程等多個知識點,有一個知識點有漏洞,本題就無法解答??匆娍碱}難度在逐年加大。

拓展:大家可以思考一下,如果本題目中氣體系統(tǒng)是一定量的惰性氣體,答案應該是哪一個?如果是水蒸氣,答案又應該是什么?

 

 

 

2009年機械波部分的題目,(2010年也有相似度極高的題目)

euqc244o6r8d_)hfj)f@`$u

圖一   機械波

知識拓展:機械波傳播過程中每個質元做的也是簡諧振動,但是,與簡諧振動系統(tǒng)中振子不同的是,每個質元的動能、勢能之和隨時間變化,同步漲落。而簡諧振動中的振子,其動能與勢能和是不變的,動能與勢能此消彼長。以彈簧振子為例,振動過程中是振子動能與彈簧勢能之間的不斷轉化。要注意兩者的區(qū)別。

 

2009年光學部分的題目

674imcs5%4s]v`o`4f[7hpj

 

圖二  劈尖等厚干涉

 

 

分析:記住等厚干涉公式,本題便很容易解出,應該注意的是光程差的表達式中不能漏掉 反射半波損造成的半波長的光程差。

 

空間解析幾何 部分

一、主要內容

(一)向量代數(shù)

(二)空間解析幾何

 

(一)  向量代數(shù)

1、向量的概念

定義: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稱為向量.

 

重要概念:

向量的模、單位向量、零向量、自由向量、相等向量、負向量、平行向量、向徑。

單位向量:長度是1的向量,即模是1。

 

2、向量的線性運算

(1)  加法:                 

(2)  減法:

(3)  向量與數(shù)的乘法:

 

3、向量的表示法

向量的分解式:

在三個坐標軸上的分向量:

向量的坐標表示式:

向量的坐標:ax,ayaz

其中ax,ay,az分別為向量在x,yz軸上的投影

向量的加減法、向量與數(shù)的乘積等的坐標表達式

向量模長的坐標表示式

向量方向余弦的坐標表示式

cosα=

cosβ

cosγ=       cos2α+ cos2β+ cos2γ=1

4、數(shù)量積(點積、內積)

數(shù)量積的坐標表達式

兩向量夾角余弦的坐標表示式

cosθ=

5、向量積(叉積、外積)

向量積的坐標表達式

6、混合積